对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71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 : 011337127/2024-25347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劳动就业 发文单位: 咸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名 称: 对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7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30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蒋文玲代表:
您在咸宁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三乡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三乡”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局对建议内容高度重视,组织专班专人办理,现结合工作实际,并综合各相关单位意见,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3年,全市新增返乡创业人员3990人,带动就业25900人。为返乡创业个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2亿元(含高校毕业生5732万元);为返乡创业人员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06.5万元(含高校毕业生9.5万元)。新增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1个、示范园1个、示范项目11个,全市累计创建返乡创业示范县3个、返乡创业示范园7个、返乡创业示范项目47个,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169万元。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18个,其中,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5个,市级创业孵化基7个,县级创业孵化基地6个。目前在孵企业共计847家,累计孵化创业实体1456家,累计孵化成功企业1243家,孵化成功率85%;累计扶持创业1456人,带动就业12366人次;累计享受各类补贴近1600万元。
同时,为了促进各类群体就业(含三乡人员),我们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430场,其中线上招聘会287场、线下招聘会143场,服务各类用人单位7981家次,发布各类就业岗位17.42万个次;全市新增就业49280人,办理就业登记94546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不定期发送短信推荐就业岗位。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驱动,健全就业创业机制。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才聚荆楚·志在咸宁”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条措施的通知》《市人社局等11部门关于深入实施“我兴楚乡·创在咸宁”返乡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咸宁市直大学生生活补贴发放精简流程实施细则>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宁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的通知》《咸安区招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子女入学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为引导、鼓励、吸引更多“三乡”人回乡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落实决策部署。严格落实“1+x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三支一扶”“招硕引博”等政策,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送岗下乡”等活动,制定“人才安居”“我兴楚乡·创在咸宁”“送政策进企业”等计划,为坚持实施“三乡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优化扶持政策。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申报条件,取消行业限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高管子女入学申请给予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对在咸就业人员,以其居住地为主要依据,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招生,确保在咸就业创业人员子女上学无后顾之忧。
(二)注重宣传引导,营造就业创业氛围。一是广泛宣传。在咸宁电视台、咸宁广播电视台、云上咸宁、微信公众号、部门门户网站、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惠民政策,推广我市就业创业好典型,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二是典型带动。深入挖掘一批在不同的领域起着示范引领作用的返乡创业典型故事,通过在各级媒体重点宣传,不断激发“三乡”人回乡就业创业的动力,努力营造“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氛围,带动了更多能人返乡就业创业,共同完成乡村振兴的目标。咸安区“粮食大户”吴俊辉、赤壁市“科技兴农”田淑娴、通山县“枇杷小镇”阮峰等一大批返乡创业人才,既有带动当地农户致富的责任感,又有担当起发展产业、振兴乡村的时代使命。三是赛事引领。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不仅有面向全行业的创业创新大赛,也有针对返乡和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专项创业创新大赛,大赛实行市、县两级联动,电视台及各类新闻媒介多渠道播报,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广大创业者纷纷投身其中,推介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将创新理念和科技成果展示给公众,从而提高公众对创业创新的认知和兴趣,也激起了更多能人回乡创业的热情。咸宁“好巧嫂”、嘉鱼“珍湖莲藕”等项目,正是通过大赛提升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获奖成果使企业在行业中树立了良好口碑,吸引和激发了更多人投资创业和自主创业。四是驻外机构助力。为积极宣传我市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提升在外各类就业创业群体对我市创业环境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我市在外出就业创业人员比较集中的城市建立了商会或离岸创业园,并利用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团拜会、推介会、恳谈会、项目对接会,推介我市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邀请在外人员回乡投资兴业。咸宁(武汉)科创园主动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充分利用武汉科教资源富集优势,承接武汉优质产业转移,实现“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咸宁,孵化在武汉、加速在咸宁,引才在武汉、用才在咸宁”的运营理念,把好的项目和人才带回咸宁。截止目前,园区吸引132家企业签约、66家企业入驻、3家省级及以上实验室落户、23所省内外高校合作、常驻员工近600人。
(三)加大创业扶持,优化创业服务质量。一是政务服务精心。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均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落实国家、省、市创业扶持政策,做好返乡创业服务工作;团委、科技等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中心、创新创业促进局等机构;市民之家设立“创业一件事”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创业开业指导、就业登记、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等事项打包办理,实现就近办、高效办。二是金融政策支持。取消创业担保贷款部分限制行业,降低申请条件,申请人不受户籍限制,不将创业期限作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的前置条件;将放款额度由个贷20万、企贷300万分别提高至30万、500万,按照贷款实际利率50%给予财政贴息。2023年,全市新增创业担保贷款47.1亿元。其中,为4338名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发放创业贷8.26亿元,为810返乡创业人员发放创业贷1.55亿元,为402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贷1.03亿元。三是加强平台建设。为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在咸创业就业、创业成功人员回乡创业,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我市不断扩充和打造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基地从融资、就业、培训、市场开发、补贴申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三乡”人创业提供全面服务。对被评为市级返乡创业园和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分别给予不超过20万元和不低于10万元的奖补资金。对被评为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的,给予60万元的奖补资金;对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给予不低于50万元的奖补资金。2023年,崇阳一马返乡创业园和赤壁市创咖电商孵化园分别被评为“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和“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四是落实各类补贴。对进驻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实体,按照每平方米10元,每月不超过600元的场地租金和每月不超过100元水电补贴,补贴时间最长3年。对返乡创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来咸创业的,符合一定条件的,每人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2023年共计为234名返乡创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17万元。
(四)加强就业扶持,深化就业服务成效。一是专项招聘更常态。扎实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金秋招聘月”“招硕引博”“引才专列”等专项就业招聘活动,采取大型和专场招聘相结合、线上招聘和线下招聘相结合、本地与外地招聘相结合、市直与县市招聘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为企业和各类求职人员搭建线上线下供需平台。2022年以来,我市分别在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燕山大学、吉林大学五所高校举办“引才专列”活动,累计参加活动的事业单位达383家次、企业211家次,提供事业岗位总量1309个、企业岗位总量2279个。二是线上招聘更全面。依托湖北公共招聘网、“咸宁就业驿站”信息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着力缓解企业用工压力,提升“三乡”人等各类群体就业成功率。2023年,全市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430场,其中线上招聘会287场、线下招聘会143场,服务各类用人单位7981家次,发布各类就业岗位17.42万个次。三是补贴申报“免”跑腿。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主动通过湖北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系统查询、数据比对、信息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补贴,极大减少申报环节、审核环节、拨付环节。2023年,全市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439人、补贴金额264.5万元;发放大学生生活补贴301人、补贴86.9万元;发放大学生实习实训补贴709人、补贴170.3万元;发放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292人、补贴34.3万元。四是就业指导更突出。聚焦“五个结合”,强化政策支持和兜底帮扶,做到重点群体就业和企业用工需求互补。针对“三乡”人等各类群体,倡导“先就业后择业、灵活就业也是就业、积极参加培训和见习为就业打基础、作准备”,减少消极就业、不适就业等情况发生,实现人员就业适配、企业用工满足的双赢局面。
(五)加强培训指导,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实施培训引领计划,精心制定创业培训体系,通过开展师资培训、教研活动、参观考察、教材开发,进一步提升创业咨询指导业务技能,并对各级就业训练中心进行改造升级,建设创业实训基地,将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训融为一体,提升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全市人社部门定点培训机构81家,培训师资1418人,开设数控模具、电焊工、家政服务、种养殖技术等100余个培训专业。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实施“马兰花”“以训送工”等创业培训行动,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课堂+实践”“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技能技术提升、致富带头人和网络创业等类型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2023年全市累计开展创业培训班325期9727人次、补贴性培训35784人。三是发挥院校优势。咸宁大中专院校主动面向社会培训需求,开设培训项目、建设项目库、师资库和教材库,承接了我市面向企业职工、高素质农民、退役军人、毕业大学生创业、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等群体的各级各类社会培训,充分为“三乡”人员创业就业提供了便利。四是强化机构作用。加大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建设,紧贴重点产业和技能人才紧缺产业和工种,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提升城乡劳动者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动态的能力素质。2023年,全市就业创业培训城乡劳动力30595人。五是开展线上培训。推行“互联网+”培训模式,打造更加方便、快捷的在线培训平台,着力缓解人岗不匹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和破解培训对象工学矛盾。2023年,“咸宁就业驿站”免费培训平台线上零工驿站服务功能建设完成,线上培训3646人,线上培训课程累计25门。
(六)发挥人才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以及我市实际需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会同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率先在全省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五年来,约35%的人才进入了村级“两委”班子,36%的人才创办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涌现出了“黑猪西施”“黄袍农夫”“蘑菇大王”等一大批创业典型,打造了一支“永久牌”乡村振兴队伍,成为了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二是强化教育队伍建设。全市各中职学校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优质、更公平、更普惠的教育,为乡村振兴积蓄后劲。积极开展送教下乡、送技下乡、送服务到田间地头等活动,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化金融队伍建设。全市农商行按照“人熟、地熟、情况熟,人品优、业绩优、作风好”的标准遴选“金融村官”,报经政府组织部门审查同意后,由组织部下发任职文件,累计选派338名金融村官进村入户,深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新型经营主体金融服务需求,为村民出点子、找路子,提供量身定制的“农e贷”“农担贷”“农村安居贷”等贷款产品,为促进农民创业增收、提升乡镇功能,完善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七)全面建立数据库,做好就业创业双向服务。区县以镇为网格全面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动态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就业需求,建立了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人员信息档案库,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劳务输出和返乡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对有回乡创业意向的人员,在证照办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全程跟踪服务。在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返乡创业服务窗口,建立了为民服务代理制,对回乡农民工创业办理的各种手续,采取直通车的办法,简化程序,随到随办,开辟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绿色通道。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一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金融政策在经济建设中的撬动作用。全面取消创业担保贷款的行业限制,根据不同企业和行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设立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集中处理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助农贷等扶持政策的申请、审核和发放工作,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吸引更多的“三乡”人创业。二是广开就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集中优势资源服务企业和求职者。突出抓好“三乡”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农村劳动力信息对接、劳务市场供需对接,推动有序转移就业和返乡就业,及时落实扶持政策。三是突出政策资源赋能,增强大中专院校服务经济发展动能,发挥大中专院校公益属性,强化责任担当,努力为“三乡”人员构建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技能提升、职业能力建设、技能考证一体化服务机制。
(二)进一步深化平台建设。一是提升创业基地的硬件设施,以满足不同创业项目的需求。完善创业基地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财务咨询、市场推广、凯发k8娱乐官方网址备用线路的人才招聘等全方位的支持,不断提升各类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基地孵化成功率。进一步深化基地功能建设,为创建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做准备。二是持续推进示范创建,不断深入优化我市创业环境。加快赤壁市、崇阳县、嘉鱼县三地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创建工作,以及咸安商贸物流区、赤壁羊楼洞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一县一品”“一县多品”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益,打好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培训支撑“组合拳”,根据当地资源和文化特色,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区域性品牌,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吸引更多“三乡”人员创业就业。三是积极为企业和各类求职人员搭建线上线下供需平台。依托湖北公共招聘网、“咸宁就业驿站”信息平台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着力缓解企业用工和人员就业的双向压力。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维护;开展基层服务平台调研,配齐配强基层劳动保障队伍,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进一步提升培训规模。一是发挥培训定点机构主力军作用,加强定点培训机构建设,优化专业设置,促进培训供需对接。瞄准乡村振兴需求,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扩大返乡人员、失业人员、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退捕渔民等各类群体职业技能培训规模。二是加大线上培训力度,优化和扩充线上培训课程,充分发挥在线培训平台的优势。围绕本地产业特色和企业用工需求,采取“送培训下乡”方式办班到村、培训到户、技能到人,进一步方便广大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培训和就业创业。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咸宁电视台、咸宁广播电台、咸宁日报社、云上咸宁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不定期发布创业政策、创业活动、创业交流等创业信息,进一步宣传国家惠民政策,推广我市就业创业好典型、好经验,充分展示我市在引导就业创业方面的举措和成效,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每年向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推荐宣传创业好典型不能少于6个,每个县(市、区)不能少于1个。二是发放政策宣传册,多渠道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各项业务办理流程,将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与平台建设、业务申请、补贴申报等工作相结合,多措并举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深入开展。三是筹划举办咸宁市第四届“香城杯”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打好推进我市“三乡”人就业创业工作“组合拳”,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来咸就业创业、返乡就业创业等工作做大做强。
(五)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县乡村一体化服务体系,上下联动横向联通,动态掌握返乡人员就业创业信息,建立劳动力数据库和返乡人员信息库,线下一站式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就业创业培训等服务。二是实施“433”动态监测,打造“村组采集员、乡镇更新员、县市审核员、市级督导员”的“四员”工作模式,制定人力资源供给、人岗匹配、培训需求三个清单,进一步提高各类就业人员人岗匹配精准度。
咸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24日
主管领导:廖白龙 联系电话:8235986
经办人姓名:王裕华 联系电话:13789929789
邮政编码:43710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1份)
市政府政务督查室(2份)(纸质版送市政府大楼227,正式文件扫描件和电子文档反馈至督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