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6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 : 011337127/2024-25349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劳动就业 发文单位: 咸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名 称: 对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30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邹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政府加大对劳动力转岗培训的投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所提出的建议对提高劳动力技能素养和创业能力,缓解企业面临的招工难、用工难等就业结构性矛盾指导性强。市人社局作为第016号人大建议的主办单位,高度重视办理工作,积极与各会办单位协调,并通过上门走访进行办理沟通,召开办理会商会议确保高质量办理。
近年来,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的原则,结合城乡劳动力培训意愿和产业发展需求,分层次、分类别着力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参训人员的文化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培训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高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帮助实现就业创业,为缓解企业用工难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技能人才支撑。另一方面,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施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的投入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能培训、创业辅导等措施,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和创业能力。
一、基本情况
2023年,全市人社部门开展补贴性就业创业培训30595人、补贴资金3055.02万元,其中农村劳动力补贴性就业创业培训19935人、补贴1993.73万元(占就业创业培训补贴资金总量比例为65.26%)。
2023年,全市人社部门开展企业在岗职工培训4770人、补贴资金375.91万元,其中在岗农民工培训3128人、补贴资金156.4万元,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804人、补贴资金168.36万元。
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投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182万元,培育高素质农民680人;投入资金152万元,优选60人参加头雁、16人参加领军人才等农业高层次人才实施培育培优人才项目;招录“一村多”学员223人。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夯实培训基础,提升培训供给能力。一是发挥培训机构作用。市人社局注重培训基础建设,加大培训定点机构建设,通过培训补贴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培训机构作用,为城乡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服务。截至目前,全市人社部门定点培训机构79家,培训师资1418人(专职教师945人,兼职教师473人),开设数控模具、电焊工、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种养殖技术等100余个培训专业,年培训能力3万人。二是推动实训项目建设。市发改委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3500万元建成咸宁市新产业公共实训基地项目。为推进劳动力转岗培训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市发改委积极申报了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个: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康养实训基地、赤壁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咸宁市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咸宁市(人工智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储备并申报了2025-202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3个:咸安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崇阳县综合公共实训基地(湖北三新职业技校)、湖北崇阳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实训设备及扩建校区建设项目。三是助推培训基地建设。市人社局充分发挥大师工作室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能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积极向省人社厅推荐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推荐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推荐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贾相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2023年,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赫焕丽所在单位获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4个(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6个(省级6个、市级10个)。
(二)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培训提质增效。一是推进就业创业培训。全市人社部门依托培训定点机构,结合五大产业发展需要和适应本地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紧贴重点产业和技能人才紧缺工种,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提升城乡劳动者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能力素质。2023年,全市人社部门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城乡劳动力3059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补贴性就业创业培训19935人,占培训总人数的65.16%。二是加大康养技能培训。结合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将康养相关培训专业纳入就业创业培训补贴范围,联合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开展康养培训,提高康养服务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同时,结合康养服务业人员需求,分类组织培训,强化实训操作,突出特色培训,增强培训有效性,实现培训与就业创业的有效对接,增强培训的可持续性。2023年,全市人社部门开展康养服务业补贴性培训6578人,其中育婴师培训1437人,保育员培训599人,养老护理员培训3843人,家政服务员培训699人。三是开展脱贫劳动力培训。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开展好本地紧缺、就业前景好、培训周期短的专业培训,帮助脱贫劳动力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促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方便广大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培训,采取“送培训下乡”方式办班到村、培训到户、技能到人。2023年,全市人社部门培训脱贫劳动力4802人。
(三)推动产教融合,助力技能人才培养。一是推进企业职工培训。聚焦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战略新兴产业和康养服务等急需紧缺职业及特色传统技艺,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广开展“校企合作”“行校合作”、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特色企业在岗职工培训。2023年,全市人社部门开展企业在岗职工培训4770人,其中在岗农民工培训3128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804人。同时,全市人社部门着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数据库建设,采集全市农村劳动力信息111.4万条,通过“433”机制实现动态更新(“村组采集员、乡镇更新员、县级审核员、市级督导员”“4员模式”,“村乡县市”四级联动、部门协调、分析研判“3机制”,制定人力资源供给、人岗匹配、培训需求“3清单”),提升农村劳动力与企业用工匹配精准度。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市人社局引导全市技工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增设消防工程技术和湖北青禾技工学校增设影视表演与制作专业进行备案。成立“鄂南技工教育联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优化调整技工学校专业设置,打造我市产业工人本地招生、本地培养、本地就业模式。提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23年,全市人社部门开展157个批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考试,新增技能人才8526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2272人次,新增技师、高级技师204人次。三强化以赛促用选才。2023年,市人社局先后组织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和建筑信息模型项目湖北选拔赛,联合举办湖北省养老护理员预赛、决赛,第五届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联合市委人才办、市财政局等多家单位举办咸宁市“咸宁工匠”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赛事,让技能人才开拓视野、交流技艺、展示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发掘一批、提升一批技能人才队伍,为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支撑。
(四)发挥部门职能,推动农业人才培育。一是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投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182万元,采取“线上+线下”“课堂+实践”“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技能技术提升、致富带头人和产业带头人等类型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680人。强化农业“头雁”培育,聚焦我市农业5大主导产业,投入资金152万元,优选60人参加头雁、16人参加领军人才等农业高层次人才实施培育培优人才项目。着力培养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选送培养农民田间学校校长、农业科教系统讲开班第一课的教师、农民合作社辅导员各一名。让农技推广人才成为产业技术讲师,基层农业干部成为政策宣讲师、来自生产经营一线的优秀农民成为实训讲师,逐步建立具有咸宁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师资队伍。二是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行动。市农业农村局着力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招生难、育不好、用不上、留不住”等现实问题,实施“一村多”培养计划,培育本土“千里马”。2023年招录“一村多”学员223人。截至2023年,已经连续7年实施“一村多”培养计划,实现了咸宁市905个行政村定向培养了2289名农村大学生的计划,学生在村“两委”任职突破500人,担任主职77人,学员在村委会任职占46.6%,学员回乡创业的占36.28%。通过培育计划的实施,涌现出“黑猪西施”“黄袍农夫”等一大批创业典型,获各类创业竞赛奖项5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项。三是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市农业农村局通过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赛,搭建展示平台,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农民挖掘自身潜力,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推送遴选的6名优秀高素质学员参加2022-2023年度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大赛,3名选手闯入决赛荣获三等奖。成功举办咸宁市第五届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项目覆盖农旅融合、农产品深加工、电商销售、农产品品牌塑造、农产品种植养殖及三产融合等多个领域,通过大赛的持续举办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向更高质量发展。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培训基础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部分人社定点培训机构设施设备陈旧,教学环境需要改善;有的定点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偏弱,专业性教师缺乏。如目前咸宁市79家人社部门定点培训机构教职员工中兼职教师达473人、占比33.4%。
(二)培训实际效果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地方培训形式灵活多样,但在培训与就业对接上缺乏有效措施和办法,学员培训结业后技能等级取证率并不高,市场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创业率不是很理想。如2023年全市补贴性就业创业培训30595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为8526人,取证人数占培训人数比例仅为27.87%。
(三)职业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当前,我市有农村劳动力111.4万人,全市每年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2万人左右,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1.8%左右。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没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技能水平低,转移就业难度大,工作大多是苦、脏、累的行业和工种,流动性就业、临时性就业、阶段性就业较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需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务必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满足城市和企业用工需求为重点,以内转、外输为基本途径,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带给优质服务为保障,努力构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格局。
(一)强化领导,推进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广、量大,行业和工种多。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领导,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把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抓牢抓实,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上质量、上水平。推动政府、培训机构、企业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乡村人才培养,解决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鼓励各培训机构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生源、场地、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开展针对性培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弥补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基地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质量。
(二)注重实效,提高质量。紧紧围绕劳动者就业意愿导向、企业用工需求导向和市场需求导向,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紧贴产业发展需要和政策规定要求,又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实需要,多实践操作,少理论学习,确保受训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快速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学员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短期技能培训与长期职业教育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做到“以产业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产业”。在培训群体上,既要面向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也要通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行动、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为抓手,不断做大农业人才存量、做优增量、做强储量,努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和创业能力,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为基础,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结合自身的培训优势,每个县(市、区)主攻1-2个优势专业。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思路和“合格一个、输送一个”的原则,切实把好输出人员质量,逐步树立劳务的品牌形象。突出大健康产业方向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以“咸宁护工 提技强能”养老护理员高级培训班为突破口,更好地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打造护理人才供应链体系。同时,加强培训宣传,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强化典型、示范引导,使劳动者树立全新的就业、培训观念,对自身参加培训充满热情、兴趣和职责,提高劳动者参加培训的主动性。
咸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24日
主管领导:廖白龙 联系电话:8235986
经办人姓名:王智斌 联系电话:8235365
邮政编码:43710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1份)
市政府政务督查室(2份)(纸质版送市政府大楼227,正式文件扫描件和电子文档反馈至督查系统)